头像

胡霁, PhD副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电话:

邮箱:huji@@shanghaitech.edu.cn

传真:86-21-20685430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KMS个人画像

中文信息English
应激神经生物学研究组

课题组长

姓名:

胡霁副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PhD, 副教授

职务:

助理院长

所在院所: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

荣誉称号:

教育经历:
  • 1999/09—2003/06,华中科技大学,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学士
  • 2003/09—2005/12,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2005/12—2008/06,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
博士后及工作经历:
  • 2008/06—2009/05,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 2009/05—2013/0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Picower 学习与记忆研究所,博士后
  • 2013/02—2014/04,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
  • 2014/04—2020/01,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助理教授 (TENURE-TRACK)
  • 2020/01—至今,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教授(TENURED)

课题组简介

研究方向:
应激神经生物学
研究内容:

我们发展和应用光学成像、神经调控、遗传学标记与神经环路示踪等最新的方法精确地研究情感及其相关的精神类疾病的重要科学问题。实验室拥有国际领先且全面的光学成像仪器(双光子显微镜、梯度折射透镜、光纤光度测量)和技术手段,同时也将结合单细胞测序,质谱技术等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研究以下重要的神经科学问题:1. 应激/ 压力的神经机制;2. 神经精神药理的环路机制;3. 神经与精神疾病治疗的新策略。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重要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


课题组网站:

研究成果展示

重要成果

1)全身麻醉剂引起意识丧失的皮层机制研究。揭示了在意识丧失期间皮层兴奋抑制性网络被中断,并表明抑制性网络在维持意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该研究为了解全身麻醉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此研究成果2021年发表于EBiomedicine

2)揭示了前额叶ATP信号转导在痛觉中的作用。此研究成果2021年发表于iScience

3)鉴定并证明了一条对适应性免疫具有增强功能的脑-脾神经轴,提示了适度的应激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开辟了神经免疫学的新方向。相关工作2020年发表于Nature。(同期Nature配以News&Views进行报道和点评;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Research Highlight进行报道和点评

4)首次发现右美托咪定激活了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从而导致右美托咪定易被唤醒的神经药理学机制。此研究成果2020年发表在Anesthesiology

5)发现了腹侧苍白球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显著性加工中的功能,此研究成果2020年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

6)发现了痒觉信息在中脑奖赏中心的信息处理模式,此研究成果2019年发表在Neuron。(Faculty 1000点评

7)发现了室旁核的CRH神经元整合了压力和奖赏的信息。此研究成果2019年发表于Current Biology。(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Research Highlight进行报道和点评

8我们通过光电极记录的方法(Optetrode recording),在清醒小鼠中系统地研究嗅觉皮层不同类型神经元的编码机制。此研究成果2017年发表于Cerebral Cortex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专著

专利

项目

  • 1. 应激与奖赏的神经环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
  • 2. 脑空间信息中脑连接的高分辨光学成像与可视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负责人
  • 3. 清醒小鼠梨状皮层神经元对嗅觉信息的编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
  • 4. 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和杏仁核之间双向投射对恐惧情绪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项目负责人

奖励

  • 1.2020,中国神经科学会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2.2020,中国神经科学会认知神经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3.2020,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青年骨干
  • 4.2020,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唯一完成人)
  • 5.2019,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 6.2019,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
  • 7.2020,教育部长江学者

加入我们

课题组成员及合影

  • 姓名:朱晓娜
    身份:助理研究员
    在组时间:2018/02-至今
    邮箱:zhuxn@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卢琛
    身份:博士后
    在组时间:2022/09-至今
    邮箱:
  • 姓名:蔡芳
    身份:高级工程师
    在组时间:2017/01-至今
    邮箱:caifang@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罗火青
    身份:博士后
    在组时间:2022/12-至今
    邮箱:luohq@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潘倩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8/02-至今
    邮箱:
  • 姓名:封一帆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6/09-至今
    邮箱:
  • 姓名:袁玉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2/09-至今
    邮箱:
  • 姓名:张思嫔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9/09-至今
    邮箱:Zhangsp@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杨可心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1-至今
    邮箱:yangkx@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郭宜戈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1-至今
    邮箱:guoyg@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秦慧敏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1-至今
    邮箱:qinhm@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曾子珂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0/09-至今
    邮箱:zengzk@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唐梓峰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9-至今
    邮箱:
  • 姓名:陈鑫源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9-至今
    邮箱:
  • 姓名:赵婷婷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1-至今
    邮箱:
  • 姓名:陈思宇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2/09-至今
    邮箱:


返回原图
/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