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陆珺霞, PhD助理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电话:

邮箱:lujx@@shanghaitech.edu.cn

传真:86-21-20685430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KMS个人画像

中文信息English
结构生物学 固态核磁共振研究组

课题组长

姓名:

陆珺霞助理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PhD, 助理教授

职务:

所在院所: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

荣誉称号:

教育经历:
  • 1995/09—1999/07,复旦大学,学士
  • 1999/09—2002/07,复旦大学,硕士
  • 2002/09—2007/07,美国迈阿密大学,博士
博士后及工作经历:
  • 2007/08—2011/0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
  • 2012/04—2013/04,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研究所,研究助理
  • 2013/07—2015/0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
  • 2015/04—至今,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助理教授

课题组简介

研究方向:
结构生物学 - 固态核磁共振
研究内容:

利用固态核磁为主要手段,开发新的核磁技术,研究生命体中重要的功能蛋白的结构和机制。利用固态核磁技术的特点,研究非晶态的超大生物分子聚合物,主要研究的蛋白包括细胞坏死过程中起信号传导功能的RIPK1 RIPK3蛋白;错误折叠可以引发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变性运动神经元疾病的TDP-43蛋白;人牙釉质形成必不可少的牙釉蛋白聚合物;和细胞能量代谢相关的线粒体内膜转运蛋白等。



课题组网站:

研究成果展示

TDP-43蛋白的错误折叠和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变性运动神经元疾病相关。本实验室利用固态核磁研究了TDP-43C端蛋白的错误折叠机制,工作在权威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发表。

利用和模仿天然生物多肽的自组装能力设计功能性分子,了解其自组装机制一直是材料,化学和工程等学科所感兴趣的研究。固态核磁可以用来研究自组装多肽的结构,帮助阐明其自组装机制。本实验室在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与南京大学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一类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多肽分子的结构和催化机制的研究文章。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专著

专利

项目

奖励

  • 1.2017年-至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磁共振分会理事

加入我们

课题组成员及合影

  • 姓名:董兴奇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5/04-至今
    邮箱:dongxq@@shangtech.edu.cn
  • 姓名:何岚
    身份:博士后
    在组时间:2016/10-2019/8
    邮箱:helan2019@@hnu.edu.cn
  • 姓名:李冰
    身份:工程师
    在组时间:2015/06-至今
    邮箱:libing@@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吴夏莲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5/09-至今
    邮箱:wuxl2@@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张婧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6/9-至今
    邮箱:zhangjing2@@shanhaitech.edu.cn
  • 姓名:张建军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5/04-2018/06
    邮箱:machw@@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马承位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5/09-2018/06
    邮箱:zhangjj@@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卓晓凤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6/9-至今
    邮箱:zhuoxf@@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林静玉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8/09-至今
    邮箱:linjy@@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刘静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9/11-至今
    邮箱:liujing@@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曾禹腾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9/11-至今
    邮箱:zengyt@@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沈蕴盛
    身份:本科生
    在组时间:2018/3-2019/8
    邮箱:shenysh@@shanghaitech.edu.cn


返回原图
/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